1818黄金屋小说网 www.1818wo.info,最快更新超级科技强国最新章节!
第一百二十三章“回家”
1929年5月,四川
在蒋百里和吴铁军率部攻占四川,历经半年,基本肃清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土匪。巴蜀地区,除掉川西地区地形较为复杂外,其他地方不过是浅丘陵地形,不适合土匪瘪三们流窜藏匿。
四个月的时间,以巴蜀各大城市为中心,从各个方向进行,以绝对的合围势态,将各地土匪以雷霆的手段扫清。不论是几十人的小土匪,还是几百上千人的大批土匪,全是土鸡瓦狗一般地被消灭。下场好点的,围山半月后大部队上山抓人。下场凄惨点的,大炮一响,机枪一扫,和新政府作对的下场,必然没有好结果。
在这场遍及川滇交界山区和巴蜀山区的剿匪战中,绝大部分的土匪还是选择了弃械投降。而依照劝降时的承诺,西南政府也会对这些土匪进行甄别处理,恶贯满盈之辈,自然是要受法律制裁。至于那些被恶势力裹挟,因为生计窘迫沦为流寇的人,愿意回家的发给路费,无家可归的自然也有较为辛苦的矿山和工地可以安排。
从1929年年初,西南政府的全面建设就正式开始了。
基于四个省范围的大规模生产建设,像一股飓风般,吹遍了西南四省之地。在政府统筹安排下,从道路交通和水电水利等基础建设,到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从改善民生的农村、城镇建设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末期才开始的大规模建设,为整个西南,乃至刚刚加入西南政府的巴蜀大地,注入了一股活力。
随处可见都是工地。筑路工地上,除了偶尔可以见到的工程机械,就是为数众多的工人和农民。
无论是来自农村破产户还是城镇失业者、无业者,他们都能在这样的工地上找到一个活。
每天清晨,只要带着榔头和铁锹,或者锄头铲子来到工地报名,一天的劳动量得到认可,就能记一天工分。一周结算一次工钱。
然而,就算如此,工地也实在是要不了那么多人。每个筑路工地,放眼望去全是人,最后没办法,只能说不招了,只要老工人。
这下矛盾又来了,张三在这里做工,李四也想来做工,没办法,最后商量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倒不是纯粹为了钱,不少地方的农民一见到修路或者修建水坝等,真是掏心窝地来帮着干。有基层的政府的宣传,多少年没遇到过的政府为民办实事,谁都懂,造福自己和子孙后代千千万万的事情,说没积极性那才是假的。
于是,施工队的工程进展到哪一个乡镇范围时,乡镇就会号召村民在农闲时去帮忙,所计的工分可以抵扣一部分的种子肥料钱,而另外的一部分,施工单位将剩下的工钱直接给付当地政府,受监督员监督,将这笔钱或是整体补贴到种子肥料款中,或是用于补贴当地刚修建的学校。
大工程进度非常快,一些农村基础水电建设进度更快,修个水坝,建一个基层水电站,新建一个大型工厂等,看似庞大的工程,却在人山人海的工人手下脚下,以飞快的速度完成。
这场遍及整个西南,尤其是川滇桂三省的建设,又以四川攀枝花综合钢铁城为代表。
“总长,你看,这是我们工业城规划的第一期,从这里到那里,分为矿区,加工区,配套附属工厂区,居民区。工业城的设计,最大限度地进行了科学论证,尽力将日后总共四期的工程完成后,工业城不会受到过大的污染困扰。在离设计中的工业城30公里左右的金沙江观音岩地区,将会建设一个总功率为50万kw的大型水电站,预计工期为四年,将作为以后工业城的配套供电设施……”
一处高山上,规划中的攀枝花钢铁城主任鹿传雄正在向西南政府总长张蜀生一行介绍规划中的攀枝花钢铁新城。
从张蜀生站的位置,即便不用望远镜,也能清楚地见到远方忙碌无比的工地,热闹的矿区建设,厂区建设,配套建设,基本都是同时进行,甚至连住宿区,也是一边住帐篷一边在修造,工期不等人,为了完成这个紧迫的工期,谁都不敢松懈。
在之前,攀枝花钢铁基地虽然同样承担了西南政府81的钢铁用量,不只是矿区,甚至是包括冶炼、火力发电站等配套工厂在内,都有建设。但比起张蜀生后世曾经去过的攀枝花,仍然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可以说,只是一个镇规模。
未来的大建军计划,注定将会需要不计其数的钢铁,在后世,攀枝花境内已探明的铁矿,虽然储量惊人,但主要是钒钛磁铁矿,而张蜀生通过资料库,却在这个后世的超级钢铁基地发现了更丰富的储量和矿物种类,不论是现在西南政府,还是以后的新中国,都将对这里产生极大的资源需求。
所以,年初,钢铁城的大规模建设计划就提上马了,并且预算占了政府投资计划中的相当额度。
“走吧,下去看看。”
张蜀生并没有让一大群人跟着,在西南的政治惯例中,领导下去检查,基本是不提前通知,更不需要当地政府主脑陪同,只是到了地方才是去当地基层政府叫来一个秘书,算是参与。
然而,就算是五六个闲人走进工地,也会引起工人们的注视。
“传雄,农民同胞们在工地上做工,家里的农活忙得过来吗?”看着肩挑背抬的工人中,一些人一眼就是刚从农活中脱身出来的农民兄弟,张蜀生倒是怕他们耽误了农活。
前世他也是农民家庭出身,知道农活的辛苦,当年老父亲出门去江浙沪打工,母亲一个人差点累倒在田里。
“这些四川人特别拼命,专干重活累活。他们每天按时出工,回家还要干农活干到掌灯时分,我听说有的老庄家把式,下了工回家,到地里点一支香,就能挖出一排排整齐的小地窝。”鹿传雄感慨地说道,他不是出身农民家庭,对这些半工半农的人们,既佩服又感慨。“不过,家家户户的男劳力来了工地,女妇人们也没闲着,有的来工地当小工,有的直接扛锄头挑粪下地干活,实在是让人佩服。”
“呵呵,这事确实有的。四川受制于地区条件,虽然穷了些,农民却非常拼。”张蜀生倒不是说的面子话,来到这个时代前,自己爷爷就有过“点香打窝”“点香泼粪撒肥”的经历,机械化难以普及的地方,却是只能靠农民自己的艰苦奋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