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黄金屋

繁体版 简体版
1818黄金屋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四一四章 金桥银路铜房子

第四一四章 金桥银路铜房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么像老陆家“陆记营造”这样的公司,他们想要在大陆发展的话,走专业化或者机械化的路子才是比较适合的方向。换句话说,就是要承接那些用普通工人比较少的项目。

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话,路桥项目无疑就比较适合了。虽然说路桥项目同样需要大量的普工,但和房建项目相比,普工比例还是没那么高。

另外一个,像南江那样的BT模式,或者像荔湾那样的工厂改造项目,这当然也算一个发展方向,但这些项目毕竟要垫资不是?如果要在垫资和不垫资之间做选择的话,那当然谁也愿意选择不用垫资的项目。这其实就是李华勇想跟陆于泉说的意思,也是他如此看重这条羊鹏高速的原因。

对于这样的道理,在大陆待了那么长时间的陆于泉自然一点就通,所以听了李华勇的话后,老陆在那微笑不语。

这时倒是一旁的钟志文对李华勇一种提法来了兴趣,他插话问道:

“阿勇,我老听你说什么金桥银路铜房子的,怎么?难道修路真的比盖房子更赚钱吗?”

李华勇诧异道:“这不是建筑行业的老话吗,怎么,难道你们在香江没听过这种说法?”

见钟志文和老陆同时微笑摇头,李华勇醒悟过来,醒悟过来的同时他哑然失笑。严格来说,这句话虽然在大陆地区如雷贯耳,有很多吃瓜群众都知道这句话,但这还真不算是什么建筑行业的“老话”。甚至在大陆地区,这句话也只在整个九十年代已经新世纪的头几年流行,大概在2005年之后,业内说这种话的其实就比较少了。

稍微组织一下语言后,李华勇对钟志文简单解释道:“这样说吧,在建筑行业中,修桥算是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算是土木工程中的“技术密集型”吧,而修路的特点是需要用到大量机械设备,算是一种“机械密集型”,至于普通房建呢,那当然主要还是靠人,可以称为土木工程中的“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于“机械密集型”高于“人力密集型”,这应该算是“金桥银路铜房子”这种说法的内在逻辑。”

听到李华勇这样解释,不仅是老陆了,就连钟志文也频频点头。的确,李华勇这话并不难懂,并且貌似听上去很有道理的样子。

李华勇继续笑着说道:“当然喽,在大陆之所以会有金桥银路的说法,尤其是这个“银路”,那就不仅仅只有这个内在逻辑了,应该说还有更深层次的其他原因。”

“嗯?还是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

面对钟志文的追问,李华勇却不肯继续解释了,他对此微笑不语。

李华勇不是不想解释,只是不方便解释而已。因为他认为的所谓“更深层次原因”,无非就是整个国家的高速公路建设才刚刚起步,方方面面都还缺乏经验。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经验方面的欠缺是全方位的,并且是全国性的。从设计到施工,从管理到监督,可以说在新世纪以前,整个国家对修高速公路各方面的经验都比较缺乏,尤其是在监管方面,那更是长期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李华勇认为正是因为在监管方面的低水平,这才造就“银路”这种说法了。

建筑行业一个特点,比如说站在设计,施工,监管三个角度,假如三者一开始同处于低水平的话,那么谁的水平能提高更快?

通常不会是设计单位,更加不可能是监管部门,最先获取经验,水平提高最快的,那一定是处于第一线的施工部门。

说实话“银路”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的了。

李华勇自己就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说实话在早年做高速公路项目,由于监管水平低下,那施工方的日子简直不要太滋润,存在太多太多“吃夜草”的机会。

到了2005年以后,为什么就很少有人提“金桥银路”了呢?那时取而代之的是“金隧银桥”。有些同行认为是竞争太过激烈,导致摊薄了整个行业的利润,李华勇却认为不是。

真正原因是:到那个时候整个国家的监管水平提高了,正是因为监管水平的提高,这就导致“吃夜草”的机会越来越少。

现在才是1987年啊,距离2005年还有将近20年时间,想到还有这么长时间的“夜草”可吃.....那当然就可以理解李华勇为什么对这条羊鹏高速如此重视。

“什么更深层次原因我现在就不说了吧,相信钟生以后就会知道。”

李华勇笑眯眯来了这句后:“好了,现在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下该投哪个标段吧,根据这次招标文件的规定,一家公司可以同时投两个路基标段,当然喽,投标归投标,最后我估计每家公司最多也只能中一个标,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十个标段,看看选哪两个最有可能中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