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黄金屋

繁体版 简体版
1818黄金屋 > 儒道之天下霸主 > 第33章 风卷云涌:最后暖流!

第33章 风卷云涌:最后暖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对于这些从墨门中脱出的农家门徒,那些地主与乡绅,自然是比较欢迎的。虽然新墨门主要是集中在北方,与蛮军和依附于蛮军的天孝军作对,但他们所抱持的一些理念,却也让他们感到恐慌。

而这些农家门徒,则只忙于用以往所学的木甲之术,对农田水利的开发,除了愤怒的批判着新墨学,几乎与世无争,有时还会在百姓中,大声赞扬儒家慈学的理念,然后继续狠狠批判新墨学。

钱潮江边,一名身穿长袍的男子,偶尔也会出现在这些农家门徒之间,与他们闲聊着什么,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有时聊完之后,他会独自一人来到江边,看着青天白云在江面上的倒影,沉吟不语。

自从那一日,与那个于儒教中、名义上也可以算是他的学生的青年谈完话后,男子就被朝廷找了个理由,闲赋在家。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的他,也没有将此当作一回事,只是整日里,都在想着那一日间,青年说过的那些话。

天下无万世不易之法,格物致知,实事求是……

此刻想起来,明明都是些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在这千年多的时间里,却总是无人这般想过?

思考了许久,男子不得不承认,自独尊儒术以来,单是“天下无万世不易之法”这样的认知,就已经难有立足之地。儒学是唯一正确的道理,这种正确性,并不仅仅在于,它的确也曾经在历史上有其正面的意义,同时更是上层的需要。往黑暗中踏出的每一步,都有可能引发新的思考,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混乱,已经把持着权柄的阶层,自然会想方设法的杜绝任何影响到他们地位的可能性。

也只有在如今这种,天下大乱,儒道崩溃,旧的信仰开始失去,群魔乱舞的年代里,许多东西,才有机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

白日里到处闲逛着,晚上回到家中,男子会在书房中摊开纸墨,拿起笔,沾沾墨水,想要写些什么,然后便又停了下来,抬起头来,往窗外望望,紧接着便又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铜州的州学,原本设在唐虞书院,唐虞书院与崆山挨得极近,自那日天降陨石,砸毁了半个崆山,唐虞书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损坏严重。后来,州学改在了铜州北面的崇圣院,又随着铜州改建为临安,失去了北方大片土地的大周定京于此,崇圣院也从州学提升为了国子学。

虽然如此,整个儒教的科举体系,实际上已经崩溃,在可以想见的将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可能恢复。至于原本的天人感应说,也渐渐的无人敢于再提,这一方面,是因为连着三次的陨石天降,若是按着天人感应说来解释,几乎暗示着大周当灭,而这却是华夏君臣无论如何不能承认的。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封禅的泰山现在落入了蛮夷手中,原先的衍圣公更是开始为猛查刺的称帝站台。虽然朝廷也从孔家的后人中,重新捧起新的衍圣公,但造成的伤害,实际上已经无法弥补。

大多数人都已经认识到天人感应说的难以为继,于是开始寻求新的儒家学说,慈学自然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此外还有彭武山那一边,某个大儒提到的理学,也有一定的市场。只是儒家本身的君臣之分,就已经决定了,最终的取舍并不在于哪种更正确,而仅仅在于高层最终的支持。

“天欲化物,无方可变,乃置日月于其中”……在南方,道门原本就有着不一般的影响力,尤其是靠近越岭、岭海一带。作为道门新品种的“化学”,在年轻人中,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

虽然对于最初将“化学”写入九阴真经的某个青年来说,如今的“道家化学”也有点让他看不懂了,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这个“化”的过程,他所想要的启蒙,总算已经开始。

至于今后的发展,则不是他所可以预料的了。毕竟,对于一个实实在在的拥有玄气、拥有武道甚至是仙道,以及已经可以印证的所谓神灵和其它世界的天地,想要让这个世界的“化学”,和另一个世界的各种研究重叠在一起,原本也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而对他来说,驱除蛮夷才是真正的当务之急,其它的,都可以以后再说。在他的《九阴真经》里,化学篇也仅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武道和物竞天择、自强不息的道理,才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正如一个人面临着即将被砍头的危机而不管,却去考虑着虚无缥缈的长生之道,原本就是一件可笑的事,际此非常之时,各种学说加在一起,也不及在越岭深处实实在在造出的大炮重要。

虽然如此,道家化学、儒家慈学、墨门新墨学等等,在这个压在众人头顶上达八百年之久的天人感应说崩溃后的新时代里,已经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萌芽,至于最终能够成为、如同于另一个世界里长达千年的西方中世纪结束后文艺复兴的崭新格局,还是重新崛起一座再次压制着整个文明的大山,目前却也是不得而知。

在科举的恢复遥遥无期的这段时间里,作为南方朝廷国子学府的崇圣院,如今已经成为了人才选拔的重中之重。只是,能够进入崇圣院,成为太学生的,基本上都是有着极大的背景和出身的权贵子弟。

这一日,崇圣院的某处,太子宋弘与他身边的一群好友,就在这崇圣院中,一同讨论着国家的将来。他们大多都还没有实权,却也毫无例外的,将在未来接班。要怎样才能振兴华夏,要如何才能北定中原……来来去去的讨论中,众人乐此不疲,有时候豪气上涌,指点江山的过程中,仿佛万里河山已经被他们踩在脚下。

忽的,远处的山门,传来哄然的吵闹。众人彼此对望,有人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有书童前去询问,很快就跑来回禀:“听说是宁江宁翰林到了。”

一听到宁江之名,宋俊哲的脸色,就变得有些阴冷。对于那个时候,宁江是如何拒绝自己对他妹妹的提亲,直至今日,宋俊哲依旧是记忆犹新。只是那时,宋俊哲也不过就是一个、实际上不可能有多少真正实权的郡王府世子,如今却成了早晚将继承大位的太子。

他心中多少有些阴暗的想着,此时此刻,那宁江是否也已后悔?如果那个时候,宁江将他的妹妹嫁予自己,那他妹妹此刻也就成了太子妃,将来无可避免的会成为皇后,他也早晚将成为国舅。

一等自己将来继承了天子权柄,自然就会重用于他。那愚蠢的家伙,浪费了他的大好机会。

想到这里,宋俊哲的内心,在那始终不曾忘却的怨恨中,渐渐的舒坦了些,甚至有些想笑。

就在这时,旁边有人问道:“殿下,听说圣上准备将令妹宝桐公主赐婚给这姓宁的,外头传得沸沸扬扬,是否真有此事?”

然后他的心里又阴郁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