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黄金屋小说网 www.1818wo.info,最快更新血火河山最新章节!
摸清楚了俄军的实力之后中国国防军第9集团军在张作霖的指挥下完成了攻击前的准备两万做为要塞正面防线攻击主力的国防军士兵已经排开随后等待着最后的命令。
飞机腾空而起往俄军阵地上扔下了一枚又一枚的炸弹巨大的爆炸声在俄军阵地上响起但看起来俄军对此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虽然阵地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但人员伤亡倒并不是很多。
一连轰炸了整整一天当俄军表面阵地完全被炸毁之后飞机这才停止了行动按照总结出的和中国人的作战经验下面就应该是伴随着大炮轰鸣而进攻的中国士兵了俄国人这个时候纷纷进入了阵地拉开了枪栓准备迎接中国军队的挑战。
但奇怪的是这次中国士兵并没有立刻发动进攻反而推出了大量的火炮在火炮后面跟随着的是戴着防毒面具的特种炮兵。而那些趴伏在阵地里的中国士兵也纷纷戴上了早就准备好的防毒面具。
使用毒气弹不管是对敌人还是对自己都是件危险的事情一旦风向发生变化那遭到攻击的将可能是自己。
从望远镜里看到一切的俄军指挥官立刻大声叫道“毒气弹!中国人的毒气弹攻击要开始了准备准备!”
俄军士兵并没有什么面具可以阻挡毒气的杀伤他们拿出了潮了水的毛巾护着口鼻这是他们唯一自我防护的办法后面的医务兵准备好了大量地清水和牛奶随时准备支援。
特种炮兵旅的毒气攻击开始了这次中国人使用的是无色无味的沙林毒气弹。将让俄国人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面对死亡的威胁。
情况也正是这样的俄国人并没有看见和芥子气等毒气一样黄色或者绿色的云雾但在几分钟之后他们就尝到了厉害。最先受害的俄军士兵出现了瞳孔缩小呼吸困难、痉挛和剧烈的抽搐接着大批地俄军士兵都出现了类似的症状。
护住口鼻的毛巾没有取得什么作用这种神经性毒气可以通过皮肤渗透到人的体内通过过度刺激肌肉和重要器官影响神经系统产生致命效果。
受害最严重的俄国士兵在短短的数分钟之后就死亡。那些赶上来救护的医务兵发现他们对此无能为力中毒的士兵在抽搐、口吐白沫和视力逐渐模糊中失去了生命到了后来那些医务兵也同时出现了中毒地症状。
在这半天之中。特种炮兵旅总共发射了000枚毒气弹俄军在威烈夏金诺整个一线阵地上一片片静悄悄的大约有近五万名俄军士兵在毒气的攻击下失去了生命或者躺倒在地上哀号看得对面的中国士兵都觉得有些心惊胆战。
“老杜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吧。”
观战的张作霖只觉得一阵阵寒气从脚底升起“几万人就这么一下子报销了这可不是在打仗了彻头彻尾的一场屠杀啊。”
杜狱无奈地苦笑了下“这就是化学武器的厉害如果不是俄国人率先对我们使用了毒气攻击。他们也不会遭到这么残酷的待遇。”
张作霖连连摇头“咱们的士兵冲上阵地的时候可得小心万一沾染上了这玩意可不得了咱们非被国内地民众骂死不可。”
“不会的。”杜狱解释道“这种毒气弹虽然致死率奇高但它可以在两小时以内就挥发完毕步兵可以不使用防护设备即可进入毒气沾染区为了安全起见我建议你从现在开始在三小时后进入阵地。”
杜狱使用了“进入”两个字现在俄军的一线阵地能站起来战斗的人已经几乎没有了。
按照杜狱的建议张作霖命令前线的党卫军青年步兵师在三个小时进攻俄军阵地但显然就两青年师的士兵也被毒气弹的巨大威力所震惊。尽管杜狱再三强调现在阵地上地毒气已经全部都挥发完毕但还是有大量地士兵依然不肯脱掉防毒面具和防护服。
阵地上的情景非常恐怖到处都是让人做呕死状凄惨地尸体一些没死的俄国人在地上翻滚不息痛苦地发出哀鸣恳求中国士兵为他们补上一枪。
青年师以零损失的代价夺取了威烈夏金诺要塞的第一线阵地这是中国人的胜利。却是俄国人的悲哀。
威烈夏金诺毒气攻击以最快的消息传遍了俄罗斯。传遍了协约国和同盟国传遍了全世界。每个人都为此感到颤抖中国人对于毒气弹的使用究竟已经到了一个怎样可怕的地步?他们会不会在欧洲战场也使用这种致命的大规模杀伤武器?
但在几天之后。中国政府宣布对俄罗斯的毒气报复将到此为止中国政府在俄罗斯战场将不再使用毒气弹。但不使用不等于放弃使用中国政府警告协约国的所有国家任何在战场上胆敢对中国军队使用毒气攻击的国家将遭到中国人残酷无情的报复!
俄罗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协约国相信中国人并不仅仅是在恐吓他们一向都是说到做到的这以后没有哪个协约国的国家胆敢对中国士兵使用毒气攻击这也让中国在欧洲战场的军队为此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损失。
五万俄军士兵的死伤让华西列夫斯基整个人都处在了崩溃的状态他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为了对付中国人毒气弹攻击他已经尽可能做了小心谨慎的准备但依然却出现了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在威烈夏金诺要塞外总共只有两条外围防线现在第一条已经被中国人兵不血刃的占领了他们的大炮已经对准了俄军下一条防线又能够坚持多少时候呢?
朱可夫将军的部队依然行动缓慢。虽然华西列夫斯基一再请求他们加快行军速度但朱可夫总是以各种理由在搪塞着最后华西列夫斯基饮子对援军地到来不再抱什么希望了要塞的保卫将完全落在赫维尔姆中校被委任为二线阵地的防卫指挥官这是个坚定执着的军官有他在那的指挥华西列夫斯基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